
3月的長壽湖,風景如畫,喜迎八方賓客。
3月16日,隨著發令聲響起,來自國內外的8000名選手開啟2025年重慶長壽湖半程馬拉松的序幕。這場以“暢跑壽湖·樂享長壽”為主題的賽事,不僅是競技的舞臺,更成為解碼長壽區“體育+文旅+生態”發展戰略的一把鑰匙。

賽道如畫,奔跑中觸摸生態與人文的融合
21.0975公里的半馬賽道,串聯起長壽湖的生態之美與人文底蘊。選手們一路奔跑,途經百花園、太極島,遠眺湖心島嶼如明珠點綴,每一幀畫面都是對“山水之城”的生動注解。賽事組委會負責人楊洪梅介紹,賽道設計以“最小生態干預”為原則,避開候鳥棲息區,并利用智慧系統實時監測環境數據,確保“奔跑的腳步與自然同頻共振”。
這場賽事,也是長壽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的“預演”。近年來,長壽區以環湖綠道為軸,以生態為核心,整合露營基地、水上運動中心、鄉村民宿等資源,打造“全時全域”運動場景。長壽文旅集團總經理趙榮飛表示:“我們希望用奔跑的節奏,激活沉睡的湖岸線,讓游客從‘一日游’轉向‘深度體驗’。”

賽事經濟:一場“半馬”背后的城市進階邏輯
來自區文旅委初步數據統計,賽事期間全區酒店入住率同比增長60%以上,餐飲、農特產品銷售環比增長65%。來自四川的跑友張宇感慨:“跑完半馬,我計劃多留兩天,去湖畔騎行、采摘柑橘,長壽的‘慢生活’比想象中更動人。”
數據背后,是長壽區“以賽興城”的謀篇布局。2025年,長壽湖半馬首次引入“體旅消費券”機制,跑者可憑參賽號碼享受景區門票、民宿住宿等折扣,形成“參賽-消費-再體驗”的閉環。與此同時,當地特色農產品如血豆腐、塔羅科血橙通過賽事直播“出圈”,直播間單日銷售額與日俱增。

全民共享:從賽事IP到健康城市的轉型之路
在專業競技之外,本屆賽事增設“大眾健康跑”組別,吸引近千名本地居民參與。48歲的陳先生帶著一家人自完成4公里親子跑后,在朋友圈寫下:“長壽湖不僅有美麗的風景,更應有我們的生活的場景。”
這場全民健身熱潮的背后,是長壽區“健康城市”建設的深層次推進。區文旅委體育科數據顯示,近年來,長壽區著力構建“15分鐘健身圈”,建智慧體育公園、幸福健身步道、社會足球場,并投資為村和社區配備乒乓球桌、籃球架、全民健身路徑等器材。截止目前,全區體育場地設施達到3731個,體育設施面積共計255萬平方米,人均體育面積達3.74平方米,“馬拉松像一粒火種,點燃了市民的運動熱情,也倒逼公共服務配套升級”。

未來已來:奔跑戰略如何賦能城市新敘事
站在“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與重慶“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風口,長壽區正以馬拉松為切口,書寫更宏大的城市敘事。賽事組委會相關人員在賽后指出:“體育賽事正在重塑城市空間價值。通過長壽湖半程馬拉松的實踐證明,生態資源與運動經濟的融合,能激活鄉村振興、產業升級的乘數效應。”
長壽湖的這個春天之約,不僅是眾多跑友的歡聚,更是長壽這座城向未來發出的請柬。記者 駱英/文 特約記者 王鳳祥 部分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