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誤服藥物險些致命!家長牢記這些,關鍵時候能救命!
發布時間:2025-04-21 20:08:59 來源:人人長壽客戶端
新聞摘要:

編者按】每個孩子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是父母的珍寶。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長大。但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總免不了些許意外發生。在家庭環境中,孩子由于好奇心驅使,有時可能會誤吃家里的藥物,引發危險。本期為大家整理了孩子誤服藥物相關知識,供參考。

孩子誤服藥物屢見不鮮,家長第一時間怎么處理?
01

近日,2歲男童明明(化名),趁奶奶不注意時,誤服了放在桌面上的半瓶降壓藥。當時,明明的父母上班去了,奶奶發現后大吃一驚。不過,老人家并不知道事態嚴重,沒有及時撥打“120”,而是撥打明明媽媽的電話,讓她趕緊回來看看。

幾經周折,明明被送到醫院時,已經“吃藥”三十幾分鐘了。這時,明明的血壓已經降到很低,出現心臟驟停。接診醫生馬上展開搶救,給他洗胃。在孩子胃里,發現白色藥物碎片。幸運的是,由于誤食藥物量不大,未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得知這個消息,一家人壓在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下來。

醫生介紹,明明誤食的降壓藥為“硝苯地平”,因其表面有糖衣,容易被兒童當作糖來食用。對于小孩來說,即使吃很小劑量的降壓藥,都可能會產生嚴重后果。更何況,明明一次吃了三十幾粒。

兒童誤服藥物,當然不是個例。今年3月,廣東一名1歲半的女童,誤服了成人的降血糖藥。當天,3歲的哥哥在家里翻出了一個藥瓶。打開瓶蓋時,不小心把藥撒了出來。撿藥片時,妹妹好奇地把藥片往嘴里塞。外婆看見后,趕緊上前去摳。但是,沒摳出來。老人也沒當回事。不料,當晚孩子就出現咬緊牙關抽搐的癥狀。當時,家人還以為孩子只是受了驚嚇。直到第二天早上,家人才發現不對勁,趕緊送到醫院就診。此后近10天,孩子一直處于昏迷狀態,被送往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經過全力搶救,孩子終于能睜開眼睛,但仍然不能說話。

醫院診斷意見顯示,孩子可能會合并缺血缺氧性腦病、雙肺炎癥,預判為腦癱,影響智力發育。一個咿呀學語的孩子,卻因一次意外,改變了命運。

今年6月,遼寧大連的4歲女孩妍妍,將家里的頭孢藥片當成糖豆,一口氣吃了6片半,所幸在鄰居的幫助下及時就醫,孩子沒有生命危險。

醫生提醒,家長給孩子喂藥時,不要把藥品謊稱為“糖果”,以免給孩子留下錯誤印象,造成誤服。

今年7月,深圳一名4歲的男孩在和弟弟看動畫片時,把手邊的蟑螂藥當成糖果喂給了弟弟。幸好家長發現及時,送醫后給弟弟進行了催吐急救,才沒有發生生命危險。

在兒科急診中,經常見到家長抱著孩子沖進急診室,并大喊著:“醫生,快救救我的孩子,孩子誤吃了‘某某藥’。”這些藥物通常有:維生素、安眠藥、抗精神病藥、降壓藥等等。實際上,兒童誤服藥物中毒基本能夠及時得到解救,但因為疏忽導致患兒不能得到有效治療的,則可能會危及生命。因此,對兒童誤服藥物導致的中毒事件應引起重視。

居家用藥,哪些孩子容易誤服?

有統計數據顯示,兒童誤服藥物案例中,1歲至4歲的兒童多見,1歲多最為高發,且男孩多于女孩。這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強、好動,對新事物感興趣,喜歡探索,還喜歡模仿,如吃藥、倒水等動作。但是缺乏判斷力,藥物或毒物保管不嚴就會造成誤服而致中毒。

藥物誤服,何時高發?

資料顯示,三餐期間最為高發,特別是:07:00—08:30;11:00—13:00;17:00—19:00。臨近就餐時間,兒童饑餓感最強烈,容易四處尋找食物導致誤服藥物。其次,這個時間段大人忙于做飯而疏于看護。

什么藥物,誤服最多?

誤服藥品種類中,感冒藥、降壓藥、降糖藥、抗抑郁藥等最多。這是因為,這些藥物較為常見,患者眾多,且有不少為老年常見病藥物。在很多家庭,幼兒日常主要監管人為老年人,其文化層次相對較低,且多有長期服藥史。如果缺乏日常安全宣教和防范意識,幼兒容易出現模仿服藥行為。

如果發現孩子誤服藥物,家長該怎么辦?

首先,要淡定。一味地責備孩子,受到驚嚇,反而不利于說出真相,耽誤治療。要弄清孩子誤食的是什么藥、大概吃了多少、什么時候吃的。

如果誤服的是普通滋補類藥物,一般不必特殊處理,只要多喝水,使藥物稀釋,從尿中排出。

如果誤服普通藥物(比如VC、止咳糖漿),且孩子意識清醒,家長可以第一時間幫助孩子催吐。先讓孩子喝200毫升左右的水,將孩子腹部頂住救護者的膝蓋,讓頭部放低,然后用牙刷柄、筷子之類不尖銳的東西,用紗布包住,刺激寶寶舌根(用勺子壓住寶寶的舌頭根)。反復進行,直至嘔吐為止,進行催吐。這樣,能迅速排出孩子胃里的毒物。催吐之后,要趕快送醫院。

<<<特別提醒

如果誤食泡騰片,一定不要喝水,泡騰片加水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很容易導致窒息死亡。

如果誤服了潔廁靈、泡泡水這樣的堿性物質,也千萬別給孩子用水漱口或催吐,以免使孩子的咽喉、食管和胃二次受到傷害。正確的做法是:趕快就醫。

如果懷疑孩子誤服安眠藥、降壓藥、降糖藥等其他藥品,建議在催吐的同時,盡快就近送醫院。千萬不要猶豫,以免錯過最佳排除毒物的時間。

針對誤服的不同藥物,還應注意不同的處理方法:

1.劇毒藥、大量避孕藥、安眠藥、具有腐蝕性的藥物

應及時送往醫院,切勿耽誤時間。如果情況緊急,來不及送醫院,必須迅速催吐,然后讓孩子喝杯牛奶和蛋清養胃解毒。

2.碘酒

應趕緊給孩子喝米湯、面糊等淀粉類流質食物,阻止機體對碘的吸收。

3.強堿、強酸類藥物

不宜采用催吐法,以免使孩子的食管和咽喉再次受到損害。可先讓其喝冷牛奶、豆漿等。

對于誤服強堿類藥物,還可以服用食醋、檸檬水、橘汁等;誤服強酸,則應使用肥皂水、生蛋清等以保護胃黏膜。

4.藥物不明

可使用木炭或饅頭燒成碳研碎加濃茶水灌服,以吸附毒物,起到解毒作用。

5.有機磷農藥

可讓其喝下肥皂水反復催吐解毒,同時立即送往醫院急救。

去醫院時,要帶上孩子誤服的剩余藥品及其包裝。這樣,可以幫助醫生迅速明確藥品成分,為搶救爭取時間。在救命的關鍵時刻,節省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決定性作用。當然了,說到底,家長們平時還要做好預防工作,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防止兒童誤服藥物,這些要點要牢記
02

近年來,兒童用藥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特別是對于兩歲至三歲的兒童,由于身體發育尚未成熟,用藥需格外謹慎。關于孩子誤服藥物,醫生提醒家長注意以下幾點:

1.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了解藥物成分、劑量和適應癥。

2.在給孩子用藥前,先了解孩子的病情,避免盲目用藥。

3.嚴格按照醫生指導用藥,切勿自行增減劑量。

4.注意觀察孩子的用藥反應,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5.孩子生病時,家長要保持冷靜,避免過度緊張和焦慮。

此外,家長還需關注以下幾點:

①兒童用藥應選擇兒童專用藥品,避免成人藥品。

②兒童用藥劑量應根據年齡、體重和病情調整。

③孩子生病時,家長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④孩子生病期間,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保暖。

⑤孩子生病后,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給予關愛和支持。

家長還應該這么做:

1.藥物放在寶寶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地方,最好是上了鎖的櫥柜或儲藏室內。

2.平時喂藥時不要騙寶寶說藥是糖果,而應該告訴他正確的藥名與用途。

3.藥品不可與其他物品混放在一起,而且不能放在杯子或其他容易拿取的容器內。

4.寶寶模仿力強,最容易模仿大人的動作,所以最好避免在寶寶面前吃藥。

5.兒童和成人藥物應分開存放,定期檢查藥品的有效期,將過期藥品及時丟棄。

6.家中的清潔劑、消毒劑及有毒物品,要妥善管理,切勿將其裝進飲料瓶內。

 

給孩子服“成人藥”也很危險
03

 

兒童發育期,身體抵抗力偏弱,容易生病。有些家長會在孩子生病時,就自作主張給孩子服用自己服過的覺得有效的藥物,并按成人劑量減半。醫生稱: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做法!

兒童并不是成人的“迷你版”,他們的肝臟還沒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同時,兒童的腎臟仍處于生長發育之中,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另外,兒童大腦的血腦屏障功能還沒發育完全,還不能阻止某些藥物對大腦的傷害。因此,想當然地給孩子隨意服用成人藥物,及時減少劑量都是不科學的。

醫生表示,事實上兒童用藥更加嚴格,不同年齡段的人用藥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同時期孩子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功能都不同,應該按體重、年齡或體表面積來綜合換算,同時還要根據不同時期孩子特點和具體病情確定治療方案和用藥方案。然而,在我國市場90%的藥品都沒有兒童劑型,兒童的藥品不良反應也往往成“重災區”。所以,兒童用藥的安全合理是至關重要的。

<<<兒童用藥注意事項

1.兒童體內各組織器官未完全發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較差,所以用藥時要考慮孩子的生理特點,家長切不可圖方便、省錢,而將大人的藥給小兒服用,否則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

2.家長要知道正確計算用藥的劑量,即按照體表面積計算用藥劑量,或遵醫囑,切不可自作主張給孩子增加或減少藥劑量。

3.要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并向醫生反映孩子曾有哪些藥物過敏或其他不良反應史,以提醒醫生用藥。

4.在孩子服藥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觀察,若發現有與原疾病無關的表現時,要引起警惕,應立即停藥,并盡快請醫生診治。

5.能只用一種藥盡量不再加另一種藥,尤其是新生兒,以防發生不良反應或中毒。

6.家長盡量不要擅自給孩子買藥吃,一定要由醫生診治后,按醫生開的處方用藥。

人人長壽
掃描二維碼下載客戶端
微信公眾號
長壽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