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長壽大型文獻紀錄片《水電搖籃》

在中國水電歷史上,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南有獅子灘,北有小豐滿。獅子灘水電站位于重慶市長壽區(qū),誕生于抗戰(zhàn)烽火年代,是我國自建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獅子灘水電站孕育了中國第一代元老級水電專家,培育出一大批新中國水電事業(yè)專家骨干,是一項承載著黨和國家領導關懷期盼的重大項目,更是一座活的水電工業(yè)遺產(chǎn)博物館。文獻紀錄片《水電搖籃》,以珍貴史料與動人故事,生動還原新中國水電工業(yè)的樣板工程獅子灘電站建設中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讓我們一同走進這段波瀾壯闊的征程,感受水電人文的深厚底蘊,傳承不畏艱險、敢為人先的精神力量。(版權申明:本視頻版權歸出品方所有,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使用或用于任何商業(yè)和非商業(yè)目的,違者將依法追責。)

2025-06-13

震驚!楊貴妃吃的荔枝來自長壽?

電視劇《長安的荔枝》正在熱播,劇中李善德要想辦法把嶺南的新鮮荔枝送到長安。其實,在歷史上,向朝廷供奉荔枝的地點不止一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嶺南地區(qū)以及巴蜀地區(qū)。北宋文學家蔡襄在他的《荔枝譜》一書中就明確指出:“唐天寶中,妃子尤愛嗜(荔枝),涪州歲命驛致。”這里的“天寶”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妃子指的當然就是楊貴妃。蘇軾在《荔枝嘆》中也說到:“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漢代永元年間,荔枝由交州,大體就是現(xiàn)在的兩廣地區(qū)貢奉,唐代天寶年間,則由涪州貢奉。所以巴蜀涪州是唐時向朝廷貢奉荔枝的重要的產(chǎn)地之一。而唐宋時期的涪州下轄涪陵、賓化、武龍、樂溫四個縣,其中的樂溫縣,就是現(xiàn)在長壽區(qū)的古稱,也是長壽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名稱。據(jù)唐代《元和郡縣志》和宋代《太平寰宇記》這兩部官方地理總志記載,涪州下轄的四個縣中,只有樂溫縣出產(chǎn)荔枝,并且對樂溫所產(chǎn)荔枝的品質(zhì)贊譽有加。《元和郡縣志》記載:(樂溫)縣出荔枝。《太平寰宇記》記載:(樂溫)縣地頗產(chǎn)茘枝,其味尤勝諸嶺。有這個記載的,樂溫之外,沒有他例。著名歷史學家嚴耕望先生在《唐代交通圖考》一書中,經(jīng)過嚴謹?shù)目甲C得出結論:涪州荔枝之佳者產(chǎn)于州治西北一百一十里之樂溫縣……奉貢所資蓋出于此。由此可知,巴蜀涪州是唐代向朝廷貢奉荔枝的地區(qū)之一,而涪州轄地樂溫縣所產(chǎn)荔枝品質(zhì)極佳,得到唐宋兩朝官方的認可,應該是向朝廷貢奉新鮮荔枝的重要原產(chǎn)地。古代樂溫地區(qū)為什么能夠產(chǎn)出優(yōu)質(zhì)的荔枝?而這些荔枝又是如何運送到楊貴妃手中的?下期,我們來一起揭秘這些問題。

2025-06-13

長壽民聲|養(yǎng)老設施“煥新” 老人住得暖心

 

2025-06-11

揭秘!楊貴妃吃的荔枝來自長壽!

近日,《長安的荔枝》正在熱播。楊貴妃吃的荔枝并非來自嶺南,而是重慶長壽!歷史學家嚴耕望在《唐代交通圖考》第四卷《天寶荔枝道》一文中,考證出楊貴妃嗜吃的荔枝產(chǎn)自樂溫(即今天的長壽),還推考出荔枝的運送路線,并將這條路線命名為 “天寶荔枝道”。明代曹學佺在《蜀中廣記》里介紹,荔枝運輸路線起點是重慶長壽,途經(jīng)墊江、達州、萬源、通江、鎮(zhèn)巴、西鄉(xiāng)縣子午鎮(zhèn),最后通過子午道,到達長安。

2025-06-11

長壽民聲丨推窗見綠 口袋公園打造城市綠色空間

2025-06-06

長壽民聲丨隨意破壞市政設施 我區(qū)一人被行政處罰

2025-06-05

長壽實驗中學:千人共拍大合影 定格最美師生情

5月29日,長壽實驗中學1000余名初三學生在該校進行畢業(yè)前的集體合影。臺階上,整齊排列的1000余張青春面龐,與老師們共同構筑了一幅震撼的“全家福”。鏡頭緩緩掃過每一寸空間,將三年同窗的歡笑、汗水與成長收納。這場精心籌備的千人畢業(yè)照合影,在該校系首次舉行。據(jù)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想用最宏大的畫面,鐫刻師生間最珍貴的記憶。畢業(yè)照的拍攝并非終點,而是新旅程的起點。它既是中考前的短暫放松,也是對過往的莊重告別。當快門聲落下的剎那,愿每位學子帶著這份凝聚千人之力的祝福,以更從容的姿態(tài)邁向人生下一程。記者 溫飚 王建 胡倩

2025-05-30

長壽民聲|人行道變“車行道” 人車混行隱患多

2025-05-30

長壽民聲|校園周邊引人擔憂的小吃攤

2025-05-29

長壽民聲|公交站牌與候車位“首身分離” 市民盼解出行困惑

2025-05-28

長壽民聲|商圈內(nèi)“無處安放”的電動車輛

2025-05-27

長壽民聲|勞動者港灣:城市里的溫暖“避風港”

2025-05-26

長壽民聲丨秧苗不長為哪般

2025-05-23

長壽民聲丨老人看病爬坡累 呼吁天橋加裝電梯

2025-05-21

長壽民聲丨長壽湖鎮(zhèn)停車場改造煥新顏

2025-05-20

長壽民聲|被市民吐槽的“170”公交線路

2025-05-19

長壽民聲|以“心”換“新” 老舊小區(qū)改造暖人心

2025-05-16

長壽民聲|老鑄造廠家屬區(qū)里破損嚴重的排水管

2025-05-15

長壽民聲|多措并舉 保障游人安全

2025-05-14

長壽民聲|芳菲四月映民生 共治共享筑家園

2025-05-12

活力長壽 奔跑世界

2025-05-12

長壽民聲|公交站旁垃圾成堆無人管

2025-05-09

長壽民聲|修建人行天橋 方便群眾出行

2025-05-08

長壽民聲|桃花河邊裸露的排污管

2025-05-07

長壽民聲|渡中路公共停車位遭私占現(xiàn)象嚴重 市民呼吁規(guī)范管理

2025-05-06

獨家訪談|“光榮啊”是怎么來的?長壽籍作曲家雷雨聲講述團歌作曲故事

【視頻內(nèi)容簡介】大家都知道中國共青團團歌《光榮啊,中國共青團》,其中“光榮啊”是怎么來的?長壽籍作曲家雷雨聲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坦言:“所以整個團歌,就是告訴我們的共青團員,光榮是這么來的,不是拿到一個什么榮譽就叫光榮。光榮是有傳統(tǒng)的,必須要繼承和發(fā)揚這個傳統(tǒng)。”【人物簡介】雷雨聲原名雷蓉生,生于1932年6月,重慶市長壽區(qū)鄰封鎮(zhèn)人,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代表作有歌曲《迎賓曲》《光榮啊,中國共青團》和器樂曲《春天來了》等。幼年時,雷雨聲曾在長壽生活過一段時間,高一時就讀于巴蜀中學。高二時,因父親工作調(diào)動,雷雨聲前往香港學習。高三時,雷雨聲說服父母,回到重慶南開中學學習。>>>相關報道“我們是五月的花海……”共青團團歌竟然與長壽有關從2棵樹到5.3萬畝

2025-05-04

長壽民聲丨城市菜園“野蠻生長” 居民呼吁環(huán)境整治

2025-04-30

長壽民聲丨攤販占道擾民 居民呼吁規(guī)范管理

2025-04-29

長壽民聲丨城市道路臟亂差 市民期盼勤管護

2025-04-28

長壽民聲|修復破損護欄 守護出行安全

2025-04-25
人人長壽
掃描二維碼下載客戶端
微信公眾號
長壽手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