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即日起,人人長壽客戶端開設《2025新春走基層》專題,記者將走進農村、走進社區、走進企業等基層一線采訪報道,充分反映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亮點成效,展示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加快建設現代化渝東新城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的精神風貌,以及各項民生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持續改善的生動場景,營造活力涌動、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新春走基層】冰雪凝凍天氣來襲!他們在大橋上護航春運平安路

2月21日,長壽迎來“斷崖式”降溫天氣,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涪陵工務段長壽橋路檢查工區青年工長徐興國正帶領4名作業人員進行檢查。走上長壽長江特大橋橋臺,他提醒大家,“一定要慢走細看,堅持標準,認真檢查,保證大橋安全可靠”。長壽長江特大橋是鋼桁梁式橋梁結構,為渝懷線雙線特大橋,其中心里程位于渝懷線78公里加430米處,橋梁全長898.36米。今年春運期間,每天都有100余趟旅客列車及重載貨物列車從橋梁上通過,橋梁安全至關重要。“鋼梁結構大橋受溫度影響較大,針對此次強降溫天氣,我們從2月20日18時起,在冰雪凝凍預警期的5天時間里,聯合線路檢查工區作業人員,每間隔6小時,對橋梁關鍵部位進行一次檢查,確保列車運行安全。”徐興國介紹。當天早上6點10分,徐興國一行進入封閉網,來到橋臺處,開啟一天的巡檢工作。巡檢工作分工明確,有人負責檢查明橋面上的連接鋼軌的螺栓、枕木等,有人負責檢查橋梁上方結構以及橋梁頂部的檢查車等構件設施,有人負責檢查橋梁下部結構和消防設備。“檢查錘敲擊橋梁各鋼件連接螺栓時,會發出清脆的‘咣咣咣’聲,若有螺栓松了,則會有異樣的聲音,作業人員就要作進一步檢查處理。”按照檢查計劃,作業人員沿著一條鐵軌往橋梁另一端檢查,再由另一端沿著另一條鐵軌檢查回到檢查起點。他們一邊檢查橋面上的設備設施,一邊使用望遠鏡檢查橋梁頂部桁架等結構。 其間,作業人員還下到明橋面以下,對橋體鋼梁、支座等進行檢查,防止橋體鋼梁結構變化超限,排查安全隱患。記者在現場看到,綁好安全繩帶后,作業人員兩腳搭在鋼梁上,一手抓緊旁邊的鋼梁,一手拿著檢查錘,敲擊檢查螺栓有無松動情況、鋼梁有無裂紋、銹蝕是否超限等,腳下三四十米是來往的船只和湍急的江水,作業過程中有列車經過時橋梁還會晃動,因此,恐高破膽是作業人員必須要克服的心理障礙。“剛開始有點害怕,生怕踩空掉下去,現在已習以為常了。”在橋梁中部,檢查橋梁下部結構的唐榮說。 此時,和他們相向而行的該段洛磧線路檢查工區黨員工長李忠鈺正帶領6名作業人員,重點檢查橋梁兩端橋臺和橋梁連接部位鐵軌的位移量、橋面上鐵軌高低平順情況等,及時消除隱患。 檢查過程中,兩個不同專業的鐵路工人相互溝通,彼此配合,共同“會診”橋梁結合部風險隱患,全面做好強降溫天氣到來前的設備檢查工作,共護春運平安路。“橋梁結構穩定,一切正常。”“線路設備質量達標,狀態良好。”……9時30分許,鐵路工人對大橋檢查結束,他們相互確認了檢查結果。看著一趟趟列車安全通過大橋,渾身疲憊的他們露出了笑容。記者 楊溢 通訊員 左春

2024-02-22

【新春走基層】“生態紅橙”走俏市場

豐收時節,碩果盈枝。近日,記者來到菩提街道東新村春色水果種植園,只見一個個沉甸甸的紅橙掛滿枝頭。果農穿梭其間,采摘、裝筐,一派忙碌景象。“我種了近1000株紅橙,今年迎來豐收,產量近8萬斤,現在賣了近一半。”果農張文林應告訴記者,他家果樹從小“喝”著山泉水長大,采用原生態、無公害種植模式,紅橙口感好,具有濃郁的玫瑰芳香,深受顧客好評。2001年,在外務工多年的張文林回到家鄉東新村,看到不少撂荒土地,他深感惋惜。“我二哥一直在家務農,零零散散地種植了一些柑橘,但不成規模。加上妻子和孩子都在家中,需要人照顧。”漸漸地,張文林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把閑置土地利用起來,規模化發展柑橘產業。起初,張文林對農業完全摸不著頭腦,第一次種植柑橘就失敗了。“我當時種的是哈姆林等品種,主要用于榨汁,不利于鮮銷,價格也比較低。”張文林冷靜分析失敗原因后,決定更換品種繼續種植。 經過多次考察,2008年,張文林將原來的品種全部換成塔羅科血臍,并逐漸發展生態果園,走生態環保之路。“現在人們越來越喜歡生態食物,我相信它的前景是廣闊的。”為了種好紅橙,張文林積極向區農業農村委技術人員和一些果業技術員學習種植技術。 為了種好生態水果,張文林下足了功夫。“在肥料上,我們選擇比較有營養的農家肥、油餅,給果樹充足的養分從而保證果實的口感。”張文林介紹,還要通過施加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與養分含量,持續改善果園內土壤酸堿值,為果樹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這么多紅橙,銷路怎么樣?張文林告訴記者,由于他的果園緊鄰城區,交通方便,進園采摘的人較多。加上紅橙口感好,回頭客很多。同時,他還在線下開設了4家自銷店,線上也有電商銷售,不愁銷路。 “目前,我們的果子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江浙一帶,這些地方的訂單量占三分之一。”談到未來的打算,張文林表示,要繼續發展好這片果園,讓更多人吃到長壽的紅橙。記者 張申欣

2024-02-22

【新春走基層】葛蘭鎮天寶村:以合作社為引擎 壯大村集體經濟

2月20日,記者在葛蘭鎮天寶村茁悅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基地看到,村干部正和村民一起采摘豌豆尖。近年來,葛蘭鎮天寶村通過發展村集體經濟,以合作社為引擎,推動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2023年,該村通過黨建引領,成立村合作社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流轉當地村民1000畝土地,種植蓮藕、油菜、豌豆尖等經濟農作物,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的同時,還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去年,合作社種植了兩百多畝豌豆尖,目前為村集體帶來的預計收益達3萬余元。”天寶村黨支部書記程岳飛介紹道。 正在采摘豌豆尖的村民胥鋒告訴記者:“村里流轉土地后,大家可以收到土地租金,還可以來打工,增加收入。”與此同時,天寶村依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旅融合發展等項目,已成為“村子美、農民富、集體強”的代表。 程岳飛表示,接下來,將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通過“支部+農戶+合作社+公司”方式,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記者 李輝 曾啟國

2024-02-22

【新春走基層】村支書“打樣” 柑橘賣國外

日前,記者來到石堰鎮興隆村的柑橘園,只見一個個色澤紅潤、個頭飽滿的晚熟柑橘掛滿枝頭,50多名村民正忙著采摘、運輸果子。“大家加緊干!今天江西老板要來拉6萬斤柑橘。”人群中,一中年男子忙上忙下,一邊指揮現場采收,一邊為大家加油鼓勁。 他叫王仲,是興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也是這片果園的主人。“以前可看不到這樣的場面。”王仲告訴記者,興隆村位于長壽湖邊,因特殊的氣候條件,適宜種植柑橘。2006年,該村發展晚熟柑橘W·默科特900余畝。他說:“有了產業,就有了致富的希望。”之前因為一家一戶管理不善,種出的柑橘品質差,賣不起價錢,果農收益少。這樣年復一年,村民看不到希望,更疏于對果樹的管理。 “這么大一片果園,荒廢就可惜了。”2016年,王仲接管這80多畝“病入膏肓”的果園,加上自家的10多畝果園,一心一意種起柑橘來,立志為村民“打個樣”,扭轉守著“搖錢樹”掙不到錢的尷尬局面。 有人問:“別人都不想要的果園,你卻接管過來,底氣何在?”王仲自信地說:“相信科學,相信技術。” 王仲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為了管好果園,提升柑橘品質,他四處考察“取經”,力求找到一套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方法。 2019年2月,迎來轉機。西南大學農科院的幾名大學生到石堰鎮考察并推廣先正達的最新柑橘種植技術,當起“柑橘醫生”,提供“保姆式”服務。 “果園的介殼蟲有點嚴重,必須消除。” “剪枝要得法:主枝稀,細枝勻,結出的果子才均勻。”“3月施氮肥,6月施壯果肥,要找準時間點。”……經過多次現場診斷和指導,王仲掌握并運用了新的種植方法,果園也迎來生機:土壤保濕保肥、果樹枝條勻稱、果形圓潤飽滿、果肉緊實汁多……“以前七八角一斤沒人要,現在價格翻倍爭著要。”王仲說,品質提高了,價格上去了,客商不請自來。村民見王仲家種出好果,賣出好價錢,跟他學著種起柑橘來。 村民余代芬便是其中一個。“我家種的是血臍。4年前,采用了王書記推廣的種植方法,,不僅產量翻了倍,而且品質大大提高了,收入增加了不少。”余代芬高興地說。“這里的柑橘品質品相都很好。最近兩個月收購50多萬斤,全部銷往俄羅斯和東南亞國家,很受市場歡迎。”來自江西的收購商諶敬說,明年還來這里收購柑橘。 “柑橘采收后,最重要的就是管理。接下來,村里將舉辦培訓班,讓更多果農掌握新技術,種好果,走富路。”夕陽西下,行走在漫山遍野的柑橘園里,王仲的步伐顯得堅實而有力。記者 許先彬 肖婭 溫飚

2024-02-21

【新春走基層】安全例檢員蔣斌:把好客運安全“第一關”

“打開大燈、打開霧燈、撥動雨刷……”2月18日,記者在長壽汽車客運總站安檢場看到,54歲的蔣斌一邊喊口令,一邊用檢查錘敲打著渝長同城巴士的輪胎和螺絲。蔣斌是長壽汽車客運總站的一名安全例檢員。今年春運以來,他每天4點鐘起床,5點鐘前到達工作崗位,確保5點半發出的首班渝長同城巴士正常開行。 “車輛要檢查6個大項和29個小項,外觀、車胎、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照明及信號指示燈,還有車上的安全門、安全窗、安全錘、滅火器等輔助設施,都要檢查到位,一個螺絲都不能放過。”蔣斌邊說邊拿著檢查錘,戴上安全帽,彎腰下到1.6米深的地溝檢查車底情況。記者跟著他走進檢修地溝,抬頭一看,且不說車底零件讓人眼花繚亂,光是附著的潤滑油就大大增加了辨認難度。 “打方向……”只見蔣斌一邊向當班駕駛員喊話,一邊提著照明燈仔細觀察橫直拉桿球頭是否正常轉動。“渝長同城巴士全程高速行駛,一旦方向失靈,后果不堪設想!”蔣斌嚴肅地說,見球頭正常轉動,他大喊一聲:“可以了!” 蔣斌告訴記者,渝長同城巴士開通后,春運期間,每天往返運送4500余人次,他一天就要對26臺巴士和170余臺客運班車進行例檢。彎腰、下蹲、下地溝、上地面……同樣的動作,半天時間就要重復上百次。檢查完車輛底部,蔣斌又走到巴士車門一側,仔細查看輪胎。他說,這一步關鍵是要看和聽。看輪胎花紋,確定磨損程度,通過榔頭敲擊,正常的輪胎會發出鼓鳴聲,而漏氣的輪胎聲音低沉,這些都是他多年積累的經驗。從車外到車內,從車頭走到車尾,直至完成最后一項檢查,蔣斌才走進辦公室,在“營運客車安全檢查登記表”上做好記錄,簽下自己的名字。“我們要把好安全源頭第一關,車上每一個零部件都關系著旅客的生命安全,車輛例檢是車站安全源頭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工作多年來,蔣斌深諳“責任”二字的份量,剛放下筆,他又起身走向一輛剛停穩的渝長同城巴士…… 記者 李輝

2024-02-19

【新春走基層】枇杷園里疏果忙

2月18日,記者在江南街道五堡村泉蓉枇杷園看到,種植戶王曉蓉正和村民一起搶抓晴好天氣進行疏果,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一個枝頭一般只能留3至4顆枇杷果,如果枝頭上的枇杷果留多了,就會讓枇杷果營養供應不足,不利于生長。”王曉蓉介紹,枇杷園占地60余畝,3月初疏果完成后,將給枇杷果套袋,并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到4月底便可成熟采摘。據了解,江南街道種植枇杷已有20余年歷史,種植面積達2000畝,以大五星枇杷為主,覆蓋龍山社區、天星村、五堡村、扇沱村等地。五堡村的泉蓉枇杷園,則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江南街道將“江南枇杷”融入“自然長壽”特色品牌,成立枇杷種植協會,鼓勵協會會員先行先試,探索開展枇杷花蜜、枇杷膏、枇杷酒等定制服務,枇杷產業逐漸成為江南街道支柱產業,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下一步,街道將積極發展枇杷深加工產業,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充分挖掘產品附加值,讓產業提質增效,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產業品牌。記者 張申欣

2024-02-19

【新春走基層】雙象重慶基地:春節“不打烊” 項目“加速跑“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2月17日,記者在雙象重慶基地投建光學材料30萬噸PMMA和MS項目建設現場看到,一棟棟廠房拔地而起,工人們正各司其職、緊張有序地進行設備調試工作,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重慶雙象光學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海健介紹,項目投產后,將成為國內首家具備自主生產高端MS產品排名第一的企業,年產值可達40億元。“此項目于2023年5月20日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進行設備調試,項目預計本月底進行投料試生產。“項目經理董帥告訴記者,為確保項目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項目組春節“不打烊” 全力搶進度,全力以赴嚴格制定每日調試計劃,積極協調各方力量解決調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按期投產達效。來自江西的黃洪,選擇了春節堅守崗位。“眼下雖是春節,但也是項目的關鍵期,我們都干勁滿滿。”他說,春節期間,食堂還為大家準備了年夜飯和餃子,讓身在異地他鄉的工友們也能度過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除了正在建設的雙象重慶基地投建光學材料30萬噸PMMA和MS項目,該公司還啟動實施重慶奕翔 MMA技改節能擴建項目、重慶雙象超纖二期續建項目以及重慶雙象電子技改項目。倪海健介紹,將不斷提高生產能力、研發創新和生產技術水平,全力打造MMA>BMA>PMMA> MS>MAA上下游產業鏈,彌補國內下游相關行業的需求空缺,同時將甲基丙烯酸甲酯拓展為國內產業鏈式發展,外循環世界工廠供給基地,為長壽經濟高質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李杉 

2024-02-17

【新春走基層】果農老余的“甜蜜事業”

2月16日下午,大年初七,長壽湖鎮響塘村7組,漫山遍野的紅橙樹被累累果實壓彎了腰,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個個紅橙色澤鮮艷,果香沁人心脾。公路邊,慕名前來購買紅橙的顧客一波接一波。果農老余正和老伴一起忙著采摘、搬運、裝箱,并熱情招呼著前來購買的顧客,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他家的果子個頭均勻,果汁充足,果肉細膩。”前來購買果子的商販習小平常年在城里經營水果生意,他說,每年紅橙成熟時,他都會到老余家來收購。“我種紅橙至少有20多年了。”老余名叫余文,今年已經72歲了,他告訴記者,自家的果園種有400余株紅橙,年產量10余噸,是他和老伴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隨著余文年歲漸長,子女都勸他和老伴不要種了,但他卻說,“種了這么多年紅橙,果園就像我的孩子,我舍不得。”“以前種植紅橙的果農較少,規模也小。”余文說,近些年,交通越來越便利,鄉村旅游越來越紅火,種植紅橙的果農也越來越多,但他堅信,自家的果樹幾乎都是一二十年的老樹,果子口感好,只要自己勤加管護,一定能在市場上保持優勢。“要想留住客戶,還得靠品質!”每每說起自己種植紅橙的經驗,余文總是侃侃而談,他說,他的種植秘訣就是:科學管護提升品質。多年來,余文格外愛護這片果園,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除草、什么時候疏果,他都精心作好安排。同時,他還積極鉆研種植技術,多次參加鎮上組織的果農學習培訓,向農技人員請教果樹管護方法,特別注重綠色無公害管護,不斷提升果子品質。此外,他還堅持使用農家肥和油餅二進行施肥,以此提升果子甜度、增加果瓤的柔軟性。在余文的精心管理下,他的果園也從最初的幾十株,逐步擴大到了現在的400余株,新老顧客絡繹不絕,訂單發往重慶、四川、上海等地。滿坡的紅橙樹,儼然成為了老余一家的“搖錢樹”。“回頭客越來越多,就是對我家紅橙品質的肯定。”余文笑著說,他還要繼續種好紅橙,將這份甜蜜帶給更多的人。 (記者 張申欣) 

2024-02-17

【新春走基層】龍溪河畔的橘子紅了

山山點紅橙,樹樹掛彩球,紅了漫天霞……當下正值沃柑成熟季節,2月15日,記者在石堰鎮高廟村500余畝沃柑基地看到,黃橙橙的沃柑掛滿枝頭,散發著誘人的果香。走進基地,那一個個或金黃、或淺紅的沃柑,掩映在綠葉間,與農房、田園和湖水構成了一幅優美的鄉村美景。趁著春節假期,不少市民也慕名前來果園采摘沃柑,大家悠閑地穿行其間,隨手挑選個頭適中、圓潤飽滿的沃柑,享受著親手采摘的愜意。基地負責人余明普告訴記者,種植基地位于美麗的龍溪河畔,三面環水,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適宜柑橘生長。今年基地將產2000余噸沃柑,預計銷售額300余萬元。        “我帶著弟弟第一次來到沃柑果園,非常興奮,隨手摘了一個嘗一嘗,真的很甜,準備多摘一些帶回家。”正在體驗采摘樂趣的余曼琳開心地說。“今年已經賣了好幾萬斤了,都是賣的零售。”果園業主余明普一臉興奮,由于091無核沃柑易剝、無核,口感細嫩化渣,清香爽口,風味極佳,一上市便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無核沃柑掛果時間長達半年多,與普通沃柑實現錯峰上市。”余明普介紹,接下來,將通過“企業+農戶+市場”的產銷之路,帶動當地果農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李輝

2024-02-15

【新春走基層】黨建引領 “蝶變”老舊小區讓居民樂享“新生活”

2月15日,記者來到鳳城街道三峽路社區園丁苑自治小區,看到三三兩兩的居民圍坐在小區的黃葛樹下,一邊嗑著花生瓜子,一邊嘮家常,歡聲笑語不絕于耳,洋溢著溫馨祥和的節日氣氛。這種鄰里之間的親和力與凝聚力,跟社區自治管理模式的創新密不可分。園丁苑小區由7棟樓14個單元組成,過去,該小區是一個典型的無大修基金、無物業、無業委會、無電梯的“四無”老舊分散單體樓棟小區,且配套設施不齊全、基礎設施較薄弱,不少居民紛紛選擇搬離該小區。       2023年以來,小區樓棟全部納入了舊改工程,區里投入專項資金,下大力氣全面整治,小區面貌自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在四川上班的兒子兒媳也回到家里過了春節,和以前大不一樣,如今家里住得越來越舒心!”提起小區的變化,居民張紅英直豎大拇指。今年68歲的張紅英退休后,一直在四川帶孫子,如今回到長壽,看到小區發生的巨大變化著實令她驚訝。舊樓區提升改造面貌一新,可如何進一步維護好、鞏固好?由于小區業主對環境及服務要求越來越高,隨著改造項目一年保質期陸續到期,環境管護、設施維護等問題無資金支持,原有的自管會不能從法定層面,解決小區面臨的諸多問題。“我們在區城鄉住房建委、街道、社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萌生了從小區自管會轉型升級為小區業委會的想法。”該小區業委會主任陳學容告訴記者,在社區的精心組織下,廣泛征求業主意見,按照業委會選舉辦法,嚴格20%居民提出申請、籌備組組建、候選人產生等選舉流程。2023年5月,小區依法選舉產生了5名業委會成員,其中有2名是中共黨員,為創新服務管理提供了組織保障。“自治小區管理主體從小區自管會到小區業委會,不僅變了名稱,也變了創新管理理念,但始終不變的是為小區居民服務的初心。”三峽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洪兵表示,他們將立足小區實際,與社區第五網格管理深度融合,在已完成單體樓棟管理小區化的基礎上,通過黨建引領,大膽探索推動“四化”協同管理,即:推動小區資產管理基金化、推動小區事務協商民主化、推動小區服務清單化、推動公共收益共享化,助力小區升級服務管理,提升居民服務滿意度,不斷增強居民獲得感、認同感。記者 李輝

202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