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即日起,人人長壽客戶端開設《2025新春走基層》專題,記者將走進農村、走進社區、走進企業等基層一線采訪報道,充分反映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亮點成效,展示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加快建設現代化渝東新城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的精神風貌,以及各項民生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持續改善的生動場景,營造活力涌動、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超美!這里隱藏著個“三色花海”

3月13日,記者走進長壽湖鎮龍溝村荒蔥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瞬間被粉白黃交織的“三色花海”吸引。眼前,桃花、李花、油菜花在春風中競相開放,爭奇斗艷。粉色的桃花似少女面龐,嬌艷柔美;潔白的李花如冬日初雪,純凈無瑕;金黃的油菜花像燦爛金海,耀眼奪目。“三色花海”相互映襯,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勾勒出絢麗的春日美景。微風拂過,花香沁人,令人沉醉。“這里非常漂亮,拍出的照片特別美。”正在花海中拍照的游客李清告訴記者,賞完花海,還可以到旁邊的農場體驗“復得返自然”的鄉村生活。該農場運營負責人黃仕林介紹,除了賞花外,農場還提供柴火雞、露天火鍋、烤肉等美食,垂釣、露營項目也趣味十足。游客還可以上山采摘野蔥、折耳根、香椿等野菜,感受田園樂趣。據了解,近年來,龍溝村憑借良好的生態和農業資源,大力發展農旅融合產業,打造鄉村旅游勝地,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這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帶動增收,還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記者 劉霞飛 劉倫武  見習記者  蒲雪梅

2025-03-14

【記者走基層】志愿服務助春耕

當前,正值春耕時節。3月8日,葛蘭鎮白云村組織全體黨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助力春耕暖人心”主題黨日活動,幫助群眾進行玉米育苗,助力春耕生產。70多歲的邵國中是該村3組村民。他家準備種7畝玉米,因勞動力缺乏,還未來得及育秧苗。該村黨支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決定將主題黨日活動開在田間,組織黨員志愿者前來幫助其解決生產中的難題。當天上午,黨員們早早來到邵國中家的玉米地。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大家分工協作,一上午的時間就幫助他搓完了七畝地需要的玉米肥球。邵國中激動地說,黨員們的到來不僅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也讓他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活動中,黨員們還與邵國中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他家的生產生活情況,鼓勵他堅定信心,通過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記者   李輝

2025-03-10

事業干得風生水起時,他卻回到農村干了這事……

廣闊的鄉村田野,充滿了無限的希望與夢想,為眾多游子提供了實現理想的舞臺。在葛蘭鎮南中村,曾經的園林建筑老板李偉懷著對家鄉的無限熱愛,毅然回鄉投資興業,打造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文化體驗于一體的鄉村田園綜合體,為家鄉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次探親洞察家鄉發展潛力 走進葛蘭鎮南中村桂花塆,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映入眼簾:青磚黛瓦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干凈整潔的鄉間小路蜿蜒曲折,綠意盎然的田野上綻放著各色花卉……“回鄉創業并非一時沖動,而是源于對家鄉的那份眷戀。”李偉說,桂花塆上游老龍洞有一股終年不竭的泉水,由地底涌出,恰經南中村桂花塆,構成獨特的山水溪流風貌。每每想起此情此景,總是勾起他內心的那份鄉愁。 彼時,李偉在園林建筑行業早已干得風生水起。一次回家探親中,他敏銳地察覺到桂花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發展潛力,決心以打造田園綜合體為契機,改善鄉村面貌。經過一番考察和規劃,2004年,李偉與妻子葉敏回到老家,投資打造一處集休閑、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鶯語公社。夫妻倆投入大量資金改善鄉村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同時保留了鄉村的原始風貌和生態特色。 經過精心打造,一處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的田園綜合體應運而生,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散步的熱門打卡地。“這里空氣好、環境好,比住在城里好,在這里生活幸福感滿滿。”說起桂花塆的變化,正在散步的村民徐成淑高興地說,她每天吃完晚飯,會帶著家人在這里散步,其樂融融。 振興產業回報桑梓帶領村民致富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在田園綜合體的基礎上,李偉還投資成立重慶華夏農業有限公司,以休閑旅游、垂釣、戶外草坪婚禮、園林火鍋、民宿酒店、主題婚宴廳等為特色主題,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收。 “這個村子和村里的人,就是我們農業公司的根。”李偉說,“沒有他們,我就是飄浮的。只有他們融入進來,我才是有根有源的。”村民“融入”李偉的農業公司,最直接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到農業公司民宿酒店務工,二是將自家蔬菜和土特產賣給公司。之于前者,每年的餐飲旺季,來公司務工干活的村民有100余人;之于后者,李偉利用公司這一平臺,向游客銷售村里的土雞、土鴨、臘肉、土雞蛋等農家特產。 “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既能照顧家里,又能掙錢,真是太好了!”家住附近的馮淑芳是該公司的一名務工人員,她說,以前只能外出打工,現在歲數大了,在這里上班一年也有近3萬元的收入,她來說很滿意。 李偉介紹,目前公司吸納附近100余名村民就業,一年的人工勞務費支出達180余萬元。這些村民不僅在家門口找到穩定的工作,還能通過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獲得額外收入。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傳承非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長壽米粉作為非遺傳承品牌,蘊含豐富的文化屬性。”李偉介紹,葛蘭鎮有悠久的米粉制作歷史,其制作工藝在民間薪火不息、代代傳承。 為傳承和發揚這一非遺文化,李偉打算在田園綜合體內精心打造米粉體驗區。在這里,游客可以近距離觀看米粉從選料到制作全過程,感受傳統工藝魅力,還能參與制作,品嘗新鮮出爐的米粉。 李偉表示,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讓非遺文化得到有效傳承與弘揚,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消費,還可以帶動鄉村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我們要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長壽米粉,讓非遺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的生機。”李偉說,他還計劃舉辦米粉文化節等活動,進一步提高長壽米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記者 李輝 劉霞飛 

2025-03-05

“菌中黃金”羊肚菌在我區試種成功

近日,云集鎮飛龍村的溫室大棚內傳出喜訊——素有“菌中黃金”美譽的羊肚菌在我區試種成功。記者在飛龍村看到,7個覆蓋著黑色遮陽膜的羊肚菌大棚整齊并排在田地里。進入棚內,只見一壟壟菌床上,一朵朵黑色、深褐色的羊肚菌錯落有致地挺立著。俯身細看,有的菌蓋微微張開,像在熱情地向來訪者打招呼;有的還羞澀地半合著,恰似一把把精致的小傘。大棚內,村民們正小心翼翼地穿梭在菌壟之間,采收羊肚菌。他們蹲在兩壟菌床之間,搜尋著每一朵成熟的羊肚菌,當發現心儀的“目標”時,就輕輕捏住菌柄基部,用小刀順著根部快速而精準地劃過,一朵完整的羊肚菌就收割完成。“我們在飛龍村試種了兩畝多羊肚菌,預計產量在1000斤左右。”種植戶曹峰華介紹,羊肚菌營養價值豐富,而且烹飪方式多樣,同時還可以入藥。羊肚菌一般分為干菇和鮮菇兩種,鮮菇的價格大概是70元—100元/公斤,干菇的價格是400元—1200元/公斤,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云集鎮飛龍村黨支部書記張杰表示,羊肚菌的試種成功,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發展信心,將吸納更多的村民參與到羊肚菌種植中來,帶動大家共同致富。記者 李文龍 吳浩 熊婕

2025-03-04

【記者走基層】1個月銷售20萬斤,石堰大雅柑俏銷全國

2月27日,記者走進石堰鎮新灘村,重慶市長壽區億慶利農業股份合作社(以下簡稱“億慶利合作社”)種植的200畝大雅柑銷售火熱,從1月開園至今,已銷售20萬斤,前來購買和回購的顧客絡繹不絕。記者在億慶利合作社果園內看到,一個個果型碩大的大雅柑套著紙袋掛在枝頭,村民們正手持工具進行采摘。采摘完的柑橘被運送到打包倉庫,再分揀裝箱,最后由快遞車輛發往全國各地。億慶利合作社負責人陳小舟告訴記者,這樣的銷售情況每天在持續,高峰期一天銷售量上萬斤。“我們果園預計30萬斤的產量,現在還剩6-7萬斤。產品復購率非常高,達到40%。”大雅柑是耙耙柑的改良品種,其果皮金黃、色澤光亮、果型勻稱;剝開外皮后,果肉飽滿,汁水香甜。億慶利合作社在新灘村9組,流轉了100多戶村民的土地種植大雅柑,由于品質優良,在今年第八屆“三峽杯”優質晚熟柑橘評選中斬獲銀獎。隨著果園發展壯大,每年前來幫工的村民達到1000人次,柑橘銷售的火熱,也帶動了村民的致富增收。“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一個月有兩三千的收入。”新灘村村民潘志秀告訴記者,她一年到頭在果園里打工,包括施肥、剪枝、勻果、除草、抗旱等工作內容,相信只要大家把果樹照料好了,往后的日子會更有奔頭。如今,隨著大雅柑銷售進入尾聲,村民們忙著加入到果樹修剪和果園整理的工作中,為來年豐收打下堅實基礎。記者  楊溢  陳鈺

2025-02-28

【記者走基層】十年磨一劍,退休老太“啃”下荒山育出“果王

天道酬勤!這四個字在程曉蘭的身上,極具說服力。 在今年第八屆“三峽杯”優質晚熟柑橘評選中,程曉蘭報送的柑橘品種“明日見”獲得了日系雜柑類“果王獎”殊榮。誰曾想,她和她的“果王”,都是真正的新人。程曉蘭今年60歲,退休十年,在這之前,她從沒當過農民,是貨真價實的“門外漢”。而她的“明日見”,今年也是第一年掛果,是她果園里名副其實的“小朋友”。 獲獎后,她在朋友圈寫了一篇小作文,可以概括為“五年心酸史,一朝榮光至”——那是她和“明日見”的故事。 那么,她憑什么種出“果王”?十年堅守,啃下荒山“硬骨頭” 走進果園,映入眼簾的是結實平整的道路,山頭上,果樹蔚然成林,枝頭沉甸甸地掛滿了累累碩果,綠意盎然間透著豐收的喜悅。而一開始,這地方不過是一片荒山,程曉蘭面臨著要開園、平地、修路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其實,當時有另一處條件更好的選址,但她和丈夫讓給了另一位農戶,毅然選擇了這塊“硬骨頭”。她說:“人家靠土地吃飯,而我們只是創業,自然更有承擔風險的準備。” 程曉蘭回憶,與“果王”的初遇,得追溯到5年前。當時“明日見”正炒得如火如荼,5片葉子的幼苗能賣到20多元一株,買來還要等樹苗養大了才能栽到地里。初出茅廬的程曉蘭不懂苗木管理技術,栽到地里基本上都成了老小苗,然后又重新買苗補栽,那年又遇上幾十年難遇的干旱,弱的樹干死了又補栽。去年春天,補栽的樹苗又遇上干旱,就這樣反反復復,樹苗就像大病后的小孩兒一樣弱弱小小,直到現在才恢復元氣,迎來了第一年掛果。“養護柑橘就像重癥病人進了ICU,隨時都準備搶救。”2023年夏季,為了保證果樹灌溉,每天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她是跑得最勤快的,看到高溫下如此大的工作量,程曉蘭的丈夫也勸她回城里,干脆放棄果園。 程曉蘭哪顧得上家人的勸阻,當務之急是搶救她的果樹,“哪有人把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丟了不要的道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正是因為當初的選址緊鄰長壽湖,兩次遇旱,湖水救了果樹的“命”。 就這樣,她堅守在果園里8年,扛過大大小小的災害,用手撫摸過每一棵果樹,啃下“硬骨頭”的她,最能嘗到果子里的甜。退而不休,甘為深山“十大員” 在程曉蘭這個年紀,很多人都過上了退休養老生活,但她卻閑不下來,“我不喜歡每天跳壩壩舞、打麻將的生活狀態,我就是要找點事兒做。” 采訪過程中,她驕傲地介紹每一個柑橘品種,展示她覺得最漂亮的柑橘樹。面對這份事業,她眼里有光。當問到她在深山中是否感到無聊時,她想也沒想就否定了,還戲稱自己是“十大員”:炊事員、飼養員、技術員、業務員、駕駛員、管理員、柑橘協會會員……基本所有事務都由她一人包辦。“我每天都很忙,一天的活兒干下來,晚上倒床就睡!”她有多放不下這塊土地呢?偶爾程曉蘭回重慶主城辦事,她也很少回家,因為放心不下鄉下的狗狗、院子里養的雞和那滿山坡的果樹。她的生活就是跟土地打交道,每天穿梭在田間山頭,觀察果樹的生長,施肥、修枝、疏果。附近村民說,只要看到她的兩只狗狗在地里,程曉蘭就一定在! “勞作是一件單純的事,是一種享受,我樂在其中。”而土地也不會辜負用心對待它的人,程曉蘭種出的柑橘質量上乘、風味極佳,贏得了專業評審的肯定。同時,她在兒子的幫助下開了網店,賣出的柑橘好評無數,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苦盡甘來,潛心深耕育“果王”退休之后,程曉蘭開啟了她的“柑橘人生”。從決定從事果樹種植起,她就成了“小學生”,常在搜索引擎上查詢與柑橘相關的資訊,還會購買其他果農的同品種柑橘品嘗,不斷找差距、找不足。 “果王”的誕生不是運氣,是程曉蘭數年的追逐。“明日見”就如它的名字一樣,給了程曉蘭深耕這片土地的動力,讓她滿懷期盼地肩負起了“果農”的使命。在收獲時節,她的朋友圈記錄下寥寥幾句——“享受著豐收的喜悅,就是農業的最高境界。”也許對農民來說,豐收就是對汗水的褒獎,而農業的最高境界,相信每一位熱愛耕耘的人都已達到。 在采訪的尾聲,程曉蘭也反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如果讓你們回到農村種地,你愿意嗎?”她說,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回到農村、建設農村,她能做到的,年輕人一定能做得更好。 鄉村有廣闊天地,農業大有可為,未來的鄉村畫卷,將在如程曉蘭這樣的人手中描繪得更加絢麗。記者 李秋靈 【記者手記】見到程曉蘭的時候,她首先就遞過來她的橘子,一個接一個地遞過來,就像是毫無保留地炫耀自己的寶貝。她的笑容很明媚,漫山遍野穿梭的身影很輕快,我根本看不出她已經60歲,也許是土地在給予果樹養分的同時,也給予了照料果樹的人。她讓我感知到,人生的活力不在年齡里,而是源于內心的熱愛。她對我說:都已經年過半百,成不成其實無妨。她話語間的豁達、從容、豪邁,讓我身體中仿佛充滿了向上基因,產生了“人生雖就數載,精彩永不停歇”的感嘆。所以,去想吧,去干吧,每一個人都有值得期待的人生!

2025-02-26

【記者走基層】云集鎮:快遞引進鄉村 血臍熱銷全國

眼下,血臍大量上市,進入銷售旺季。近日,記者在云集鎮看到,該鎮通過引進快遞進入村落,設置快遞代收點的形式,助力當地血臍銷往全國各地。 在云集鎮瑪瑙村官棧河快遞點,當地村民正在對采摘下來的血臍進行分裝、稱重、打包等。而在場地的另一邊,已經打包完成的上百件快遞箱,整齊地堆放在一起。“配送目的地主要以川渝地區為主,也有江蘇、上海等稍遠的地方,基本上實現了血臍的全國配送。”快遞點負責人劉波說。據了解,瑪瑙村種植血臍有6000余畝,如何讓血臍賣得更遠是當地果農一直以來要面對的現實問題。而現在隨著快遞進村,這個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就我們瑪瑙村而言,這樣的快遞點有3個,平均每天發貨在1000件,為我們村的血臍銷售提供了很大幫助。”云集鎮瑪瑙村黨支部書記朱方偉表示。 云集鎮作為我區血臍的主產區之一,現種植血臍1.6萬畝,年產量超3萬噸,為了方便廣大果農銷售血臍,在全鎮范圍內設置了12個快遞點,每天發送血臍快遞超2000件,促進了該鎮血臍便利銷往全國各地。記者  李文龍

2025-02-13

【記者走基層】長壽血臍大量上市 預計產值超3億元

當前,長壽血臍進入大量成熟上市的時節。2月13日,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委了解到,預計今年我區血臍的產量近8萬噸、產值超3億元,上市時間將持續至4月。 當天,記者在云集鎮瑪瑙村看到,漫山遍野的血臍樹上掛滿了一個個紅彤彤的血臍。記者走進果園里,香甜的果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在果園里,隨手摘下一個血臍切開,飽滿的汁水和血紅色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據了解,云集鎮瑪瑙村作為我區血臍的主產區之一,現有種植面積6000余畝,該村血臍已全面成熟,并進入大量上市階段。“我們村的血臍經過檢測,糖分在13%-14%之間,這個時節是品嘗的最佳時期。”云集鎮瑪瑙村黨支部書記朱方偉告訴記者。 我區血臍種植歷史悠久,目前種植品種以塔羅科血臍為主,種植面積近8萬畝,主要分布在云集、龍河、長壽湖等鎮街,因其具有果大無核、細嫩多汁的特點,頗受廣大消費者青睞。記者  李文龍

2025-02-13

【新春走基層】枇杷樹下疏果忙

眼下,正是枇杷生長的關鍵時期,云集鎮萬壽村的果農們正忙著給枇杷樹疏果,期待今年有個好收成。 萬壽村地處云集鎮東北,緊鄰長壽湖邊,土壤及氣候條件等十分適宜枇杷種植與生長。萬壽村上千畝的枇杷林自然連接成片,從空中俯瞰蔚為壯觀。記者看到,枇杷樹上除了部分花果同期的枇杷樹外,其余大部分的枇杷樹樹梢上已結出細小的枇杷果實。為了保證枇杷的品質,該村枇杷種植大戶張德文與其他果農一起,正忙著疏果。“一個枝頭只留1-2個,最終長出來的枇杷品相好、口感好,產量也高。”張德文告訴記者。 據了解,萬壽村于1998年改土建枇杷園,全村共有600余戶村民種有枇杷果樹,枇杷已成為該村的主要產業和云集鎮“一村一品”的代表性產業之一。 當前,枇杷花期已過,陸續進入疏果階段。萬壽村黨支部書記湯國飛表示,下一步,將對枇杷樹進行施肥,強化果林管理,確保今年實現豐收豐產。記者  李文龍

2025-02-12

【新春走基層】應祝村:榨菜豐收 村民增收

眼下正值榨菜收割時節。2月10日,記者走進云臺鎮應祝村的榨菜種植基地,只見村民們有的切割、有的裝袋、有的搬運,大家各司其職,分工合作,一派繁忙景象。 應祝村黨總支副書記孔凡斌告訴記者,從正月初六開始收榨菜,一直要收到下個月初,人工收割后裝進袋,再運到云臺榨菜初加工基地。據介紹,今年應祝村800畝榨菜迎來大豐收,預計總產量將達1600噸,按照當前市場行情估算,產值有望突破120萬元,有效帶動村民增收。 “村里的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我們不僅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年底還能分紅,這日子真是越來越紅火啦!”應祝村村民周光英向記者盤算道,一年來,除了可以掙1萬多元的工錢,還能得到2000多元的分紅。應祝村榨菜喜獲豐收,正是云臺鎮高質量做強主導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云臺鎮大力發展該產業,全鎮種植了7000余畝,規模化效應初步顯現。同時,該鎮通過引進優質品種、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等措施,不斷提升榨菜的產量與品質。云臺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陽文彬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推進稻菜輪作特色產業發展,做大標準化榨菜種植項目,增加群眾收入,為建設龍溪河流域“巴渝糧倉”貢獻云臺力量。記者  李杉  吳順釗

2025-02-11

【新春走基層】青菜頭采收忙

2月7日,記者在新市街道新合村、雙龍鎮飛石村和龍河鎮保合村看到,村民們正在采收、運輸、售賣青菜頭,運輸車輛來來往往,一片繁忙的景象。位于飛石村的長壽區源創農業有限公司在這里連片種植青菜頭326畝,畝產約3000斤。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青菜頭喜獲豐收,當前正是采收旺季,他們每天聘用90多名當地村民采收,全部銷售給榨菜廠。在保合村,種菜大戶也請來數十名村民搶收青菜頭,對遠道而來的村民,還派出車輛接送。在龍河鎮青菜頭收購點,前來銷售青菜頭的車輛絡繹不絕,青菜頭堆積如山。據了解,每天收購量在100噸上下。特約記者 袁志龍 李炎

2025-02-08

【新春走基層】左其輝:用真誠的服務贏得顧客的滿意

2月2日,記者來到重慶橫店電影城長壽金科店看到,前來觀影的市民來來往往,熱鬧非凡。人群中,工作人員堅守在各自崗位上,用真誠的服務贏得顧客的滿意。左其輝是重慶橫店電影城長壽金科店的一名售票員。當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根據顧客的需求快速地操作著電影售票系統,幫助顧客買票。在忙碌的間隙,左其輝告訴我們“春節是我們一年當中最忙的時候,這段時間我們所有同事都是全員上崗,工作量的話也是我們平時的三到五倍。”盡管做好了心里上的準備,但是時不時仍有不可控因素發生,這也給她們的工作平添了幾分挑戰。“比如說忙碌的時候電腦卡頓、顧客會買錯場次退換票、還有一些顧客會把爆米花灑在地上等等,我們都會第一時間去處理。”用左其輝的話來說,這段時間的工作節奏就像“打仗”一樣。左其輝表示,雖然這段時間工作很辛苦,但是看到顧客有說有笑的,還是感覺很開心,很值得。記者 李文龍

2025-02-02